我为家乡代言||民族团结——魏秀萍:围场夏日里的满族风情与团结歌

时间:2025-08-29 点击数: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,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,践行守望相助理念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必赢565net官网积极开展我为家乡代言之民族团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接下来,让我们来看看2022级人力资源管理三班魏秀萍同学的实践感悟吧。

20257月,我回到了我的家乡,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宝元栈乡竹字上村,在村支部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践学习。这片土地上,满族文化的印记随处可见:每户院墙上的万字不到头砖雕,老人袖口上的满族纹样,满汉双语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木牌。村里大多是满族乡亲,汉族村民穿插其中,几代人亲如一家,这个盛夏,我就在浓郁的满族风情里,触摸到了民族团结最实在的温度。

图片

图片

在村支部门口留念

村支部的那书记是位典型的满族汉子,黝黑的脸庞,说话带着爽朗的笑,他指着靠窗的办公桌说那是我的临时阵地,桌上的搪瓷杯印着劳动最光荣,旁边堆着半尺高的民情记录本,里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写着村民的诉求,字里行间都是烟火气。

图片

在村支部自己办公桌上处理工作

开展工作时,我犯了难。我在宣传栏上贴了民族团结的资料,结果大多数村民并不关注。那书记看出了我的困惑,指着宣传栏说:咱村满汉乡亲多,你讲团结互助,不如说些实事。傍晚,我见满族关大娘正帮汉族邻居王婶择豆角,两人坐在院角的石凳上,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。我恍然:这里的民族团结,从不是写在纸上的文字,而是藏在递来的一碗酸菜里,融在共干的一把农活中。

于是我重新规划宣传工作,每天清晨,村民们来村部办事,总会坐在门口的长凳上聊几句,我把听到的话记在本子上,配上照片贴在宣传栏,取名村里的暖心互助榜。没过几天,宣传栏前就热闹了起来。

祭扫结束后,同学们在陵园的纪念亭开展了简短而深刻的宣讲。大家围绕英烈精神与民族团结分享感悟,有人提到边疆烈士用生命证明,民族的界限在国土安全面前不值一提;有人感慨当代青年虽不必像英烈那样冲锋陷阵,但守护团结的责任同样重大。一位同学表示:烈士们的奋斗,不是为了某一个民族的独善其身,而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站起来、富起来、强起来。今天我们缅怀他们,就是要接过这份共进退的接力棒。

图片

七月底暴雨突至,村部成了临时指挥中心。那天午后,天空骤暗,豆大的雨点砸窗。电话铃急促地响起来,那书记边接电话边记录民情。我在地图上面圈出危险区域,急得不行。办公室的门被推开,村民们急着要帮忙,满族大叔们扛着铁锹,汉族小伙们提着雨衣和手电筒。那书记指着地图分工,声音比雨声还响亮,我抓起雨伞跟着冲进雨里,回头望时,办公室的灯还亮着,像黑夜里的一颗星。

抢险的满汉乡亲拧成一股绳,满身泥水也顾不上擦,直到把最后一位老人接到村部,我才发现办公室的地面上全是泥脚印,桌上的绿萝被风吹倒了,可那盆里的土,却混着大家带进来的、来自不同地块的泥土。

暴雨过后,办公室成了补给站。张大嫂熬了热绿豆汤,关大娘带来刚蒸的黏豆包。村民们挤在办公室里,有的擦铁锹,有的拧雨衣,满语里夹杂着汉语的笑声从窗户里飘出去,惊飞了院墙上的麻雀。我看着墙上那些被雨水打湿的暖心互助榜照片,突然觉得,这些带着褶皱的纸页,比任何宣传册都更有力量。

图片

洪水真实影像截图

图片

暴雨冲毁的院墙

离开村子那天,村民们来送我,关大叔塞给我一兜满汉合种的土豆,关大娘给我一个绣着满族花纹的荷包,那书记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合影说:二丫头你看,这照片里的人,谁分得清谁是满族谁是汉族?咱村的团结,就像这屋角的绿萝,往一块凑着长,才长得旺。出门在外,也别忘常回来看看。

图片

村支部实践证明

此次暑期社会实践,让我真切触摸到了民族团结在基层沃土中蓬勃生长的脉搏。它教会我,团结并非宏大叙事,而是在村部办公室记录本上的柴米油盐、暴雨抢险时不分彼此的泥脚印、灾后共享的那一碗热汤之中。它生动诠释守望相助并非抽象概念,而是你帮我抢收一垄麦、我为你递上一件雨衣的日常实践。这段宝贵的经历,不仅深化了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,更让我深刻认识到,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肩负着用脚步丈量乡土、用心感受并传递这份植根于共同生活与奋斗的团结力量的责任。它激励着我们将这份源自烟火人间的真情与力量,转化为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青春行动。


必赢565net官网 - 手机客户端APP下载入口©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06012288 地址: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邮政编码:050061

Baidu
sogou